首頁>兩岸>資訊
兩岸一家親 鄉村共振興
——福建省政協召開“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專題協商會
近日,福建省政協召開“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專題協商會,上百名政協委員、農業領域專家學者、臺胞臺企代表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直擊“農業科技合作”“涉農人才引育”“新質生產力”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關鍵詞”,共議閩臺融合之舉,共商農業發展之道。
今年初以來,省政協專題調研組走進全省12個縣(區)和浙江省等地的臺胞聚集地,深入臺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以及37家涉臺涉農企業實地調研,并先后召開各類座談會15場。其間,調研組拋開慣性思維與慣有套路,創新從“問”開始,現場解答臺胞臺企們連拋的諸多“難題”。
“當前,閩臺農業融合發展仍面臨著產業合作層次有待提升、涉臺農業園區建設水平有待提高、農業科技合作受到限制、政策宣傳有待加強、政策要素保障仍需增強等問題。”會上,代表調研組作主旨發言時,省政協副主席嚴可仕直言道。
在省政協常委楊昇看來,選認臺籍農業科技特派員是福建省推進兩岸農業合作的一項創新舉措,建議在當前臺籍科技特派員選認工作開展5周年之際,及時總結相關經驗,進一步深化閩臺農業科技合作,助力閩臺農業融合發展。
“如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新質生產力為推動閩臺農業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省政協常委蘇耿聰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涉臺農業科研平臺建設,優化涉臺農業科技服務,構建閩臺農業科創中心,并持續優化營商發展環境,以政策服務保障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素質勞動力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村發展智庫主任楊國永認為,在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高素質的涉農人才交流、人才賦能必不可少,要推進閩臺涉農教育融合發展,探索更多“師帶徒”“休假專家”等模式,多領域引進臺灣農業專才。
閩臺鄉村振興的風口在哪?閩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未來又在哪?正在一線發展的臺胞臺企很有發言權。自臺灣云林來福建已有20多個年頭的陳正信希望,推廣“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家庭農莊、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推動農業與二產、三產有效融合;作為大陸首批臺籍農業科技特派員之一,蔡志陽期待,進一步深化閩臺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服務鄉村振興。
“當前,全省累計引入140多支臺灣建筑師和文創團隊、500多名臺灣專才,覆蓋全省470多個村莊、87%以上的縣(市、區),走出了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閩臺融合促鄉村振興之路。”“我們正擴大對臺‘專區、專品、專卡’服務覆蓋面,推動對臺金融專屬產品增量擴面。”協商現場,面對與會人員的踴躍建言,省委臺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等相關負責人不禁連連稱贊,并一一回應解答,部分建言還被提上研究議程。
“要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關于閩臺農業交流合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持續夯實閩臺農業產業融合基礎,持續強化閩臺農業科技人才融合,持續拓展閩臺農業融合發展領域,持續優化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福建樣板。”省委副書記羅東川充分肯定本次專題協商成效,當場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研究梳理意見建議,切實轉化為工作成效。
農業交流合作是兩岸破冰的先行者。省政協主席滕佳材表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出臺一系列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為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而當前,推進閩臺農業交流合作已從“分享發展機遇”邁向“深化融合發展”。省政協將持續把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作為履職重點,通過持續深化兩岸基層治理論壇、積極開展專題協商議政等,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助力。
(本報記者 王惠兵)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