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實現“零的突破”神槍手許海峰洛杉磯奧運會參賽回憶
射擊前我靜坐了15分鐘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許海峰 口述 段心然 整理 夏 天 采訪 王馨苗 記錄
國際奧委會原主席薩馬蘭奇為許海峰頒發金牌
《人民日報》報道許海峰“零的突破”
許海峰(左)與訪談者夏天在訪談后合影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在第23屆夏季奧運會上以566環的成績獲得自選手槍慢射冠軍,這是中國人贏得的第一枚奧運金牌,被譽為“零的突破”。
此后,許海峰的輝煌并未止步。1986年亞運會上,他斬獲自選手槍冠軍、氣手槍個人金牌以及自選手槍團體冠軍。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中,他勇奪四金,展現出了無人可敵的實力。1991年,他在世界氣槍錦標賽中再次登頂,并在亞錦賽中一舉奪得五枚金牌。
1995年,他宣布退役,但并未離開射擊事業,而是轉身成為一名教練,繼續為中國射擊運動貢獻力量。
許海峰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彈弓大王”的“神槍手”夢
1957年8月1日,我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并在那里度過了我的整個童年。
我一開始叫許建軍,1964年9月在漳州市龍海實驗小學讀書,1970年畢業,又到福建省龍海縣第一中學上學。
那時候條件有限,也沒有現在流行的興趣班什么的,所以小時候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氣槍。但是我很喜歡玩彈弓,我瞄得特別準,每次都能打得八九不離十,也算是有些射擊天賦。樹葉隨風舞動,出色的獵手往往有著極為細致的觀察力和超乎尋常的耐心,我緊盯著樹葉搖擺的軌跡,感受風的流向。“嗖——”彈丸劃破空氣,直直飛向那片樹葉,不出幾秒,那片樹葉已經脫離枝丫,緩緩飄落到地面上。緊接著,周圍傳來一片歡呼聲,一群小伙伴們在我身邊齊齊鼓起掌來。這讓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心中澎湃不已。就連在光線微弱的夜間,我也能一晚上打中200多只麻雀。我享受著周圍人的歡呼,也享受著擊中目標那一瞬間的快樂,堅定了長大后要成為一名“神槍手”的夢想。
由于我彈弓打得特別出色,漸漸也有了些許名氣。不僅僅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知道,在周圍一圈孩子中都出了名,大家都叫我“彈弓大王”。我特別喜歡這個稱呼,那時候唯一想要的禮物就是把彈弓換成氣槍。
1972年,我跟隨父母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回到安徽原籍,落戶在和縣新橋鎮。1975年4月,我跟隨安徽省和縣沈巷區螺百公社太基大隊過一生產隊下鄉,成了一名知青。一年后的一月,我加入了中國共青團。
1976年12月到1977年4月,我到安徽省和縣新橋區南義公社司王村工作。1977年6月到1979年10月,我在安徽省和縣沈巷區螺百公社太基大隊的醫療所當過一陣子“赤腳醫生”。成為“神槍手”的夢想隨著時間的流逝,越飄越遠。
1979年1月到1979年4月,我在安徽省和縣西埠中學參加安徽省巢湖地區射擊集訓。高中畢業那天,我花了40塊錢,終于買到了心心念念的氣槍,這把槍成為未來無數個日夜中支持我的動力。
1979年10月,我在鄉下插隊4年后招工回城,到了和縣新橋供銷社,擔任供銷社的化肥營業員。剛開始我難以忍受化肥強烈刺鼻的味道,但還是憑毅力堅持了下來。
這一干,就是3年。最初我在調料柜組工作了半年多,整天與鹽、糖、酒和火柴打交道,但我干得特別起勁。當地春節有一個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通常要帶一斤白糖作為禮物。快過年的時候,我得找很多人幫我包糖,將200斤一袋的白糖分成一斤一包,否則過了春節就來不及了。
那時的我因為年齡大多次被省隊拒絕,在孤獨的田野之中,成為“神槍手”的夢想在我心口郁結成一枚小小的烙印。
終于走上了夢想之路
1982年6月,我的體育老師王振澤知道我槍打得很準,便大力推薦我參加安徽省第五屆運動會。由于當時條件限制,會打槍的人很少,所以我不僅僅是運動員,還兼任射擊隊隊長和教練。
一開始我沒抱什么希望,因為有不少專業人士也來參加了比賽,而我從來沒受過系統性訓練,純粹是憑借天賦和愛好一直堅持。沒想到一舉奪冠,并以370環的優異成績打破了安徽省344環的紀錄。在省運會的亮眼表現,被安徽省射擊集訓隊教練看中,正式成為一名射擊運動員。
25歲是我少年和成人的分野,不少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成家立業,而我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兜兜轉轉的我,終于走上了夢想之路。那一年,我參加了很多比賽,有點類似于現在常說的以賽代練,可以說射擊運動幾乎組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從三月開始,我便一直馬不停蹄地準備全國各地比賽。3月,在上海華東協作區邀請賽手槍慢射中以554環奪冠,并在隨后的氣手槍項目中以587環刷新全國紀錄奪冠。4月,我在貴陽全國優秀射手賽中分別獲得手槍慢射第15名和氣手槍第6名。5月,作為華東聯隊成員,在杭州中意友好邀請賽中獲氣手槍項目第3名。6月,在全國第5屆運動會預賽中,我分別在手槍慢射和氣手槍項目中獲得第16名和第7名,并榮獲精神文明運動員獎。7月,我首次出國參加雅加達第5屆亞洲射擊錦標賽,氣槍項目個人和團體均獲第2名,手槍慢射項目個人和團體均獲第3名。9月,我信心滿滿地參加全國第5屆運動會射擊決賽,最終以580環的成績獲得第二名。
我在全運會上的表現,引起了國家隊教練李培林的關注。在11月的時候,將我調到國家隊參加第23屆奧運會集訓,一年后我被調入國家隊集訓。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我一直飛往各個國家參加國際比賽。1984年4月11日,我到美國洛杉磯參加第23屆奧運會熱身賽,在手槍慢射項目上以569環成績獲得個人第1名,這也是我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
6月,我參加全國1983年優秀射手賽,在手槍慢射項目上以561環成績獲得個人第2名,6月3日,在氣手槍項目上以573環成績獲得個人第5名。
之后的時間都在緊張準備7月份即將到來的奧運會,現在回想起來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真正經歷起來的時候,卻分外漫長。
射擊前靜坐了15分鐘
很快到了1984年7月29日,我到美國洛杉磯的普拉多射擊場參加第23屆奧運會。在比賽到來的前一天夜里,我很緊張,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難以入眠。這是改革開放后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牽引著全國人民的心,無數國人都希望在奧運賽場上揚眉吐氣,我從來沒有如此渴望勝利。
男子自選手槍比賽在奧運會的第一天舉行,可謂是重頭戲,贏得頭彩是振奮士氣的關鍵。雖說前一天晚上我十分焦慮,但真正到了賽場上我反而能做到靜下心來。教練告訴我射擊的秘訣是:“正確的擊發應該是在穩中有動,動中有穩的情況下進行。良好的擊發時機,不是在絕對固定的情況下,而是在手臂、準星輕微的晃動中尋找最佳打動時機,這就是射擊之中‘動靜結合’的哲學。”
第六組的前七發我只打中了一個10環,形勢對我來說不算有利,甚至說是有些危急。在我之前,隊友王義夫已經射出最后一槍完成了比賽,他的成績落在瑞典射擊名將斯堪納克爾之后一名。此時,場上只剩我一個人,我聽到身邊周圍人走過地面時傳來的腳步聲和記者照相時相機發出的“啪啪”聲。此時我還剩三發子彈,留給我翻盤的機會并不多。
我拉過身邊的椅子,靜坐了15分鐘緩神,越是到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心急,穩住自己才是勝利的秘訣。
深呼吸后,我的心境分外澄明。舉槍、瞄準、射擊,一切如常。我冷靜地扣下扳機,只聽得到子彈飛出劃破空氣的輕響。時間仿若凝固了,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子彈飛躍的軌跡。我聽到廣播里說“40號靶位最后三槍成績為10環、10環、9環總分566環,獲得第23屆夏季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短暫的寂靜后,周圍猛然爆發出一陣熱烈的喧囂聲。我贏了!我獲得了第一名!
我的隊友王義夫獲得了這個項目的銅牌,但是主辦方沒有準備好足夠的中國國旗,導致頒獎時間推遲了45分鐘。頒獎組委會向我們道歉說:“今天讓你們久等了,因為沒想到在第一天第一個項目,一個國家只允許參加兩個人參加,兩人同時獲得獎牌。我們只準備了一面國旗,所以通知新聞中心,新聞中心臨時用直升飛機加送了一面五星紅旗。”
隨著頒獎儀式的進行,《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奏響在奧運賽場,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五星紅旗在冉冉升起,我心中滿是自豪與喜悅,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在今天實現了!頒獎的時候,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走到領獎臺為我頒獎,他用力同我握了握手,說:“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我為能親自把這一塊金牌授給中國運動員而感到榮幸。”
第二天,當我到靶場去看別人比賽的時候,遇到了中央電視臺來采訪的岑傳理,他告訴我,昨天的報紙被一搶而空!我當時整個頭皮都麻了。
在洛杉磯奧運會結束兩個月后,我決定將那枚珍貴的金牌捐贈給歷史博物館。我的成功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放在家里只有我一個人能看見,而在博物館中可以讓更多的人看見,比放在家里有意義多了。
這一年,我的運動生涯迎來了巔峰時刻,我榮幸地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與自豪,也深知這一榮譽背后所承載的責任與期待。
奧運奪冠后,各大媒體紛紛爭相報道,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面對鏡頭的聚焦,我始終保持著謙遜與從容。作為一名運動員,不僅要在賽場上展現出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更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將這種精神傳遞給更多國人。我希望能夠振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為增強國家的凝聚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6年亞運會是我運動生涯中的又一重要時刻。在那次比賽中,我成功拿下了三枚金牌,并在自選手槍項目上打破了世界紀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興奮與自豪,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繼續努力的決心。
回國后,我積極參加了全國運動會,并再次打破了世界紀錄。那一年,我第二次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這一榮譽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與目標。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超越。1990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我榮獲男子個人自選手槍慢射60發冠軍,成績為660環,并與隊友合作贏得團體冠軍。1994年,我在意大利米蘭的第46屆射擊世界錦標賽中,與隊友共同奪得男子10米氣手槍團體冠軍。同年9月,在日本廣島的第12屆亞運會上,再次與隊友合作,獲得男子手槍慢射團體冠軍。
從運動員到教練的轉身
1993年,對我來說是極為艱難的。長期的刻苦訓練,讓我這雙曾經瞄準靶心的眼睛,飽受病痛的傷害。我患了中漿視網膜炎,在看東西的時候會變形、顏色變深,最大的問題在于視線中心總是有塊“黑云”跟著視線走。1994年底,在傷病的影響下,我的成績也開始下滑。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決定退役。
退役后,有許多國家向我拋來橄欖枝,希望我去外國當教練。但我的心從來都很堅定,國家培養了我,這讓我有一種使命感,我希望作為教練將光和熱繼續傳承給未來優秀的運動員們。
1995年,我開始執掌中國射擊隊女子手槍項目的教鞭,指導女子射擊運動員訓練。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帶的隊員李對紅表現十分出色,以資格賽589環的成績,打破587環的奧運會紀錄。在決賽打出了98.9環的好成績,總成績687.9環,獲得第一名,成功折桂。我十分激動也十分欣慰,自己親手栽培的小樹苗終于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參天大樹。看著她在賽場上的身影,我仿佛穿過了滾滾紅塵,看到了數年前在奧運比賽中毅然舉起手槍的自己。
4年后,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人們迎來了充滿希望的一年,一切都是那么生機勃勃,四處都充滿機遇。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我帶的另一名隊員陶璐娜獲得女子10米氣手槍金牌,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當年的首金。在此之后,國家射擊隊進行人事制度改革,隊里所有的總教練、領隊、教練員都實行競聘上崗。我一開始只競聘了女子手槍組的主教練。因為我有經驗,而且成功帶出了不少世界冠軍,結果是我競聘成功了,當選女子手槍組的主教練和國家射擊隊總教練。同年6月,我出任國家體育總局射擊中心副主任。
教練員這一身份,對我而言,既充滿了挑戰又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每當我站在訓練場上,面對那些年輕的運動員們,我總會深感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們如同我的孩子一般,需要我的引導與教誨,將他們培養成為世界冠軍更是一項需要付出巨大心力的任務。
在我的執教生涯中,我帶過的運動員數量已經達到了40位。令我備感驕傲的是,其中有37位都曾在國際賽場上摘得世界冠軍的桂冠。
燃燒余溫 熱衷公益
2017年,我迎來了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60歲。
退休后的我,心態愈發平穩,找回了那份久違的寧靜。我更加注重身體的保養,吃飯成了我每天的頭等大事。每天清晨,我會去附近的菜市場挑選新鮮的食材。回家后,我便會系上圍裙,開始忙碌于廚房。炒菜、燉湯、蒸飯……每一個步驟都充滿了樂趣。我能吃能喝,身體自然倍兒棒。
我見證了中國體育40年來的蓬勃發展,從最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繁榮昌盛,我為之自豪也為之欣慰。退休后,我并未完全離開社會活動,而是選擇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發揮余熱,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首往昔,我感慨萬分。60年的歲月,仿佛是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記錄著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從青澀少年到如今的退休老人,我經歷了太多的風雨與坎坷,也收獲了無數的歡笑與淚水。如今,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與美好,也期待未來的平淡而美好的日子。
(此文為“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共和國體育記憶百名奧運冠軍口述史》階段性成果)
編輯:廖昕朔